嘉定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简报 第44期
a94d38ee3d184a73a6829d5d6a31cf63.pdf
嘉定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简报
第44期
嘉定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 年 8月5日
【重要活动】
增设误时投放、假日投放点,
每月2次进小区回收......
嘉定将这样优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近日,上海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度全市各区及各街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结果,嘉定得分96.46,位列全市第二,郊区第一,为推进实施一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7月30日下午,嘉定区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视频会议,进一步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合力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持久战。
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高香出席会议并指出,要看清形势,深刻认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针对农村达标率低于居民区、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渠道不稳定等问题,尽快补好短板、久久为功。要巩固成效,以更大力度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着眼更高标准,提升全程分类、社会动员和日常管理实效,抓好宣传引导和执法约束,坚持精细化管理,落实“科技+管理”长效机制。要压实责任,持续增强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创新工作方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探索优化符合区域实际的推进模式。
据介绍,目前嘉定区居民区、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5%以上,可回收物较去年同期增长60%、湿垃圾收运增长77%、有害垃圾回收增长9倍、干垃圾减少25%。今年4月,嘉定区在全市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一网统管”,全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监管实时数据,都通过区城运中心“一屏可观”和快速响应,截至目前已通过“一网统管”平台移送问题2173个。
下一步,嘉定区将着力破解难点堵点,完善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在两网融合体系建设方面下功夫,加快回收点站的提标改造,切实落实低价值可回收物托底收运,每月确保2次以上进小区开展集中回收活动。进一步优化投放流程,结合社区实际合理设置误时投放点,增设“假日投放点”,加快落实新型密闭式湿垃圾收运车辆配置,夏季增加清运频次和调整清运时间,减少湿垃圾滞留时间。聚焦长效常态管理,巩固促进分类习惯养成。
区领导顾惠文、王建新、李峰、陈技出席会议。
新成路街道、区城管执法局、安亭镇赵巷村、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中心作交流发言。各街镇相关负责人,社区、村委负责人在视频分会场参加会议。
【新闻报道】
区领导实地调研防汛防台工作。7月22日上午,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副区长李峰一行来到蕰西水利枢纽,实地调研防汛防台工作。目前,嘉定正在全力配合上游泄洪,防汛工作稳定可控。据介绍,自7月7日起,嘉定区根据市防汛办要求,蕰东水闸和蕰西水闸实行联合调度,为太湖流域行洪。受外河侧潮汐影响,外河涨潮时需关闸防止潮水倒灌,因此,水闸需根据潮汐情况确定开闸时间。截至今天(7月22日)上午10点30分,嘉定内河水位2.79米,外河水位2.9米,嘉定累计完成泄洪任务8000余万立方米。蕰西水利枢纽位于蕰藻浜与吴淞江交汇处,1981年8月建成,2015年进行过大修,是嘉定区唯一一座由船闸和节制闸组成的水利枢纽,在泄洪、排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来源:上海嘉定门户网站)
【部门动态】
区市场监管局:6月29日,区市场监管局特种科、特检所、外冈市场所一行赴上海嘉定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开展保障复工复产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要求使用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和国家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总局和市局的有关通知要求,要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认真履行好安全主体责任,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营造安全稳定环境。检查组现场重点抽查了企业锅炉、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并从安全管理制度、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设备台账、应急预案和演练记录等方面对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查,对企业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现场反馈并由外冈市场所责令其限期整改。
区绿化市容局:根据市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洁净上海”城市环境清洁行动的工作方案》的文件要求,嘉定区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五大十清”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城市环境清洁行动。本月活动主题为“夏令热线”,主动跨前一步,立足解决市民关注度较高的市容环境问题,同时对年初梳理的无名通道,无名弄堂,无名道路等薄弱环节也进行了集中整治。此次大冲洗活动共出动人员629人次,出动保洁设备83台,清理垃圾9.5吨。针对结合部、三无通道的整治,共有560人次参与,清除薄弱环节37处,清理垃圾5吨。同时督促各门责单位做好单位和责任区内的环境清扫。通过清洁行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嘉定正在不断优化城市市容市貌,保障市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创造更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区水务局:河湖“清四乱”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的第一抓手,是改善水环境面貌的重要举措。根据市河长办关于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要求,嘉定区按照务实、高效、管用的原则,积极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4月,嘉定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清四乱”工作的通知》,明确责任主体、整治范围、整治要求、时间节点,建立月报制度,每月报送“清四乱”进展,做到清理整治,应改尽改,能改速改,立行立改,动态清零。为进一步提高河湖“清四乱”工作效率,区、镇两级全面运用水利部“河湖管理督查”APP开展问题排查、上报等工作。同时在“嘉定河长”微信公众号上向社会公布监督热线,确保河湖“清四乱”行动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自方案印发以来,各级镇根据“清四乱”要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大力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工作。
【街镇信息】
华亭镇:7月6日,华亭镇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区防汛指挥部启动了防汛防台级响应行动,华亭镇随即响应行动。为做好防汛工作,华亭镇武装部部长李斌、副镇长姜洪兴在防汛办主任顾晔以及水务所所长徐华平的陪同下,对辖区内13个村居进行了走访,检查防汛工作情况。李部长和姜镇长提出在汛期要加强监控,及时转移好人民群众要备全备足防汛抗灾物资,严密做好应对工作以更加超常的工作、更加充分的准备、更加细化的措施好超标准汛情的应对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嘉定工业区:嘉定工业区叶城五街坊积水点改造工程在7月竣工,不仅有效解决了强降雨天气导致的道路积水给小区居民出行带来的麻烦,而且缓解了小区出入口主干道的排水压力!据叶城五街小区居民介绍,以往一遇到强降雨天气,只能穿拖鞋蹚水出行。走到大门口还得把裤子卷到膝盖处。自2009年起,每逢暴雨台风,小区就经常出现积水情况,当时由于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胜辛路改造过程中两条排向胜辛路的雨水管道被封闭,同年清水颐园二期开始建造,地基抬高后,叶城五街坊变成一个地势较低的洼地,部分管道的封闭使得雨水无法及时排出,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该地区容易形成大量积水,积水最深时甚至达到胯部。2015年二期雨水管道改造工程曾增加了3根通往普惠路和裕民路的雨水管道,后来小区内积水情况明显改善。但是裕民路小区出入口地势最低,且仅有一根通向裕民路的管道,窨井堵塞严重,每年强降水还是会有大面积积水,最深处达20公分。此次工程将新增雨水管道总长108米,从居委会至裕民路分两段施工,小区外段管道沿非机动车道出口连接裕民路排水总管,采用直径40公分水管;小区内段管道连接居委会至门岗,采用直径30公分水管,并同小区内其他排水管相连。进一步提升排水能力。目前小区外段管道已经基本铺设完成,整个工程7月底完工,有望让居民将告别蹚水出行的日子。
嘉定镇街道:为切实维护居民居住安全,严格管控住宅小区装饰装修行为,7月3日,嘉定镇城管中队联合房管、公安、居委、物业等部门召开住宅物业管理与城管执法联动会议。会上,街道房管部门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强调了物业服务企业“告知、巡查、督促”职责,下发了《住宅装修须知》、《装饰装修管理协议》等示范文本。城管中队就住宅物业管理与城管执法联动工作要求、上海物业APP和城管执法办案平台衔接操作、管执联动文书上报规范进行了详细介绍,另外,中队还通过“组建一个联络群、开通三个受理热线、建立一套闭环管理机制”的措施,努力提升管执联动效能。嘉定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建强对住宅物业管理与城管执法联动工作进行部署,他强调各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房屋安全为重任、以联动为抓手全力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三驾马车”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做好重难点问题的协同推进。
江桥镇:为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2020年7月17日下午14:00开始,我镇农发公司对150名绿化养护人员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虑到疫情期间的特殊性,我们要求参加培训的150名从业人员佩戴口罩,同时做好测量体温的工作。培训共分成3批3场次进行,授课老师以生活中的家庭安全、交通安全为切入点,通过理论与视频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为前来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上了一次生动的培训课程,受到了培训学员的高度好评,同时各学员在现场完成了安全测试。通过培训,不仅增强了绿化养护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为我公司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提供了保障。
菊园新区:根据《2020年嘉定区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实施方案》任务要求,为深入开展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提升广大市民卫生健康意识,增强参与创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公众对创卫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国家卫生区复审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菊园新区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多平台宣传发动,在全辖区范围内营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浓厚氛围,为打赢创卫复审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在胜竹路新城路路口和城北路陈家山路路口醒目位置安装以“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大型主题宣传海报,同时在环城路、红石路主要道路上更新健康墙报,营造爱国卫生创建宣传氛围。市民广场、公园绿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客运站、交通枢纽站点、医疗卫生单位、农贸市场等重要单位,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电子屏等宣传阵地,向公众普及健康爱卫知识同时唤起全民关注和重视爱国卫生创建工作,营造人人关心国家卫生区复审、人人爱护城市环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各楼道公示栏张贴健康市民公约和倡议书等宣传海报;利用电子大屏幕滚动播放相关宣传视频、标语、倡议书;向居民发放相关宣传手册。通过全覆盖的社区宣传全面掀起一股创卫热潮。新区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以各村、社区各群团活动、健康自管小组活动等和各类线上直播健康讲座为载体,积极推广“上海市民健康公约”,通过线上线下多层次组织开展创卫宣传以及健康知识传播,倡导居民从自己做起,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结合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新区爱卫办以每月15日和周四义务劳动日为抓手,组织群众性清洁活动,发挥社会联动和群众参与机制,形成爱国卫生与物业管理有机结合,专业队伍防制与市民参与有机结合,小区环境清理与病媒生物防制有机结合,推动健康环境共建共享。
南翔镇:根据区、镇关于迎接全国文明城区复检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围绕“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南翔镇水务所立即开展河道自查促改行动,全力以赴迎接创城复检“大考”。严格按照创城文明指标要求,全面排查我镇创城涉及河道管理养护问题,及时拾遗补缺,确保全覆盖、精细化、无死角、无盲区。排查中发现吾尚塘清水平台存在安全隐患;西排水河、张彭河的绿萍拦截竹篱笆存在损坏老化现象,横沥、红翔河河面漂浮蕰草等水生植物;翔二河、南横泾、棉伯浜等有部分枯枝杂草和绿化缺损。针对上述问题,我所逐一落实整改,按照分工安排河道保洁队伍集中整治拆除了老旧清水平台,重新修补安装竹篱笆为拦截绿萍设置防线,打捞清理了水生植物2吨左右;同时,绿化养护队伍修整了草皮黄化的坡岸,清除杂草垃圾4余吨,多次补种了麦冬、百花三叶草等植物280余平方米,确保河道及周边环境整洁美观。在迎检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在创城守城细节上下功夫,加强河道日常巡查和问题处置,对重点区域、突出问题的整改确保长效措施落到实处,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创城复检工作做好基础保障,持续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新成路街道:日前,新成路街道泥家浜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泥家浜是练祁河支流,全线总长3.69公里。此次整治将对河道实施疏浚拓展,此外,为了消除河道周边安全隐患,两岸将新建护岸7.04公里、防汛通道1.44万平方米,以及新增4座桥梁。在提升河道颜值、改善区域水环境的同时,还将在河道两侧铺设休闲步道,种植绿化5.27万平方米,包括香樟、乌桕、栾树、柳树、水杉、腊梅、紫荆等树木,以及麦冬、马尼拉、鸢尾花、黄菖蒲等植被,未来将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整治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前完工。
徐行镇:7月8日下午,徐行镇党委书记范意萍携镇党委副书记刘彪一行来到大石皮村进行走访调研。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大石皮村关于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长效管理办法及农民建房问题的汇报。范书记对前一阶段大石皮村人居环境靶点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坚决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标整治要求,着力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提高卫生保洁等各项标准,做实做细工作,推动村容村貌改善,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要进一步凝聚合力。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动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发挥乡贤能人建言献策,发挥党群议事会作用,尤其是在美丽村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上,要利用好乡贤能人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重点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后期的规划建设进行宣传,提升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激发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自觉性、主动性,以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生活方式转变;要进一步形成长效机制,加快制定村规民约,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督导检查机制、奖惩机制等,提升村民参与自治管理,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真正为民、真正落地。
真新街道:为巩固创城成效,迎接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7月3日上午,真新街道组织开展“集贸市场垃圾大清理”三五专项行动。团区委、文旅局、体育局、应急管理局等局街挂钩单位以及街道全体机关干部、各企事业单位、各社区居委、小区物业、业委会及社区共建单位的550余位志愿者参与。街道相关部门、集贸市场负责人及志愿者们就来到集贸市场门口,在简单的分工后,大家就分区域行动起来,有的查看菜场内摊位上商品摆放是否整齐,有无占道经营情况,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情况是否良好等。有的则开始清扫集贸市场内部及周边道路。同时,向摊主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检查各经营摊点是否备有分类垃圾收集容器等。通过此次三五行动,进一步改善了集贸市场环境卫生状况,有效促进了市场的依法经营、规范经营和文明经营。
【经验交流】
49个小区的建筑垃圾有了家,顺便还多了停车位
过去,老旧小区的大件、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多,不加“盖”,行人经过有安全隐患。大件、建筑垃圾堆在小区不美观,还有一些“错过”垃圾投放时间的居民会“钻个空子”把自己生活垃圾投到建筑垃圾堆放点。
为了解决顽疾,自今年4月起,新成路街道启动大件、建筑垃圾厢房改造。截至目前49个小区已完成建筑垃圾厢房封闭式改造,全部社区实现“建筑垃圾厢房”全覆盖。
厢房建在哪里?建多大?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此次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厢房新建、改建工程启动前,相关部门根据小区住户数和迎新保洁环卫系统的大数据,对每个小区大件、建筑垃圾的总量进行预估、分析,对临时堆放点进行全面排摸,取关部分设置不合理的点位,最终确定了49个厢房地址,这几个点位基本选址在主干道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大型垃圾运输车进出、装运。
厢房怎么改,怎么建?相关部门介绍,这次整体改造的厢房,为全封闭式垃圾厢房,厢房四周围墙统一设置为2米高,面积在10平方米-100平方米,根据小区具体需求而设置。为了厢房美起来,外围的围墙都进行了“美化”。
仅一个多月就完成了辖区内49个小区的改造工作,得到了小区居民的欢迎与支持。
“原先露天堆放的,也没有门,那些破旧家具、木板等胡乱堆着,路过都走远点就怕万一碰到什么,对环境么也总归有影响的。还有些不自觉的,错过了垃圾投放时间就把生活垃圾也扔进去,真的一塌糊涂。现在这样‘关’起来,既没有了安全隐患也保护了环境,特别好!”迎园四坊住了多年的张阿姨感触颇深。
据相关部门介绍,部分取关的点位撤除后将变“废”为宝。腾出来的空间,将统一规划改造成小区停车位和绿地,仅新成、迎园等3个社区就能新增停车位8个。
街道在逐步规范大件、建筑垃圾厢房的同时还将在辖区内全面推广大件垃圾、建筑垃圾一键收运预约系统,逐步实现“建筑垃圾不落地”安全收运,增加居民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