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WE8201000-2023-004 | 发布机构: | 区建管委 |
生效日期: | 2023年02月01日 | 文 号: | 嘉建管〔2023〕4号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各部门文件 |
上海市嘉定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嘉建管〔2023〕4号上海市嘉定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
各街镇,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委机关各科室、各直属单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区建设管理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嘉定新城和北虹桥建设两大战略引擎,更大力度“促建设、精管理、强监管、优环境、保安全”,全力以赴推动城市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推动城市高品质建设
按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城乡建设要求,抓住嘉定新型城市化建设机遇期,聚焦“双引擎”驱动,推动城市建设早出形象,快出功能,助力嘉定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1.紧紧抓牢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挥重大工程在扩大有效投资中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全力以赴推进2023年市、区两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围绕市政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和住房保障等建设领域,加快推进50个区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开工11个项目,建成23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额100亿元以上。
2.协力推进“双智”试点验收。围绕建设“1+1+N+1”的双智目标,加快试点项目联调联试、标准体系编制和全要素场景展示,赋能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管理和城市治理,做好迎接国家“双智办”项目验收工作。积极探索后“双智”时代建设成果应用、商业化运营、运行维护管理和车路协同项目拓区等工作。
3.积极创建绿色生态城区。完成远香湖中央活动区和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绿色生态城区等2个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创建。完善远香湖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方案,落实示范工程项目清单,打造一批超低能耗建筑群、三星级绿色建筑群。制定《嘉定区绿色低碳建设管理办法》,建立绿色生态建设管理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建设项目落地。
4.有序推进韧性城市建设。调整完善远香湖示范区海绵城市、深化嘉宝智慧湾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继续打造一批海绵城市样板工程,提高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水平。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达标自评估。运用综合管廊前期研究成果,推进嘉宝智慧湾等重点片区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不断提高城市韧性。
5.扎实做好建筑领域碳达峰。制定《嘉定区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节能降碳总体目标,细化分解任务指标,挖掘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潜力。制定《嘉定区建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屋顶光伏建设,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促进能耗监测管理平台向碳监测平台转型。
6.有效推进加氢站建设。明晰新改扩建加氢站建设流程,积极推进加氢站建设,建成嘉北郊野公园加氢站,指导跟进工业区北区油氢合建站和南翔镇纯氢站前期工作,支持企业参与加氢站建设,助力嘉定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二、有力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按照“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入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努力践行“绣花”精神,不断改善市民生活空间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提升,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能级。
1.持续打造最美公共空间。围绕“道路+”“公园+”“生活圈+”,巩固提升“品质点亮城市,打造最美空间”主题活动,积极推进桥荫新空间、文旅新空间,构建更多特色靓丽空间。持续推动“三个美丽”建设,开展城市管理精细化示范区、示范点创建工作。完成区管道路照明设施改造,全面完成架空线入地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为群众提供更有序、安全、干净、美观的高品质城市环境。
2.积极推动城市更新。贯彻落实《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及其配套制度,协调推动我区城市更新工作。制定区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推进城市更新及城市微更新项目实施工作。扎实开展“城市体检”,拉长板、补短板,建立完善发现、预警和整改闭环机制,实现“防未病、治已病”目标。
3.提高城市维护管理水平。完成《区级城市维护应急抢修项目管理办法》、《嘉定区区级城市维护工程类项目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配套制度发文。规范“两库一计划”项目管理,优化城维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城维资金使用效率。
4.探索实施综合管养新模式。在嘉定新城远香湖中央活动区探索实施公共设施综合养护,牵头研究编制综合养护实施方案及综合养护导则、综合养护考核细则,并组织实施,打造五大新城精细化管理示范标杆区。同步在北虹桥重点区域复制综合养护模式。
5.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指导推进农村村庄道路改造和天然气管道配套,开展村内道路C级局部较差路桥整治,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引导推动农村房屋组团更新,完善农村房屋功能,提高农村房屋建设质量。落实乡村建筑师和乡村建设工匠制度,提升农村建设品质。
三、持续优化建设领域营商环境
按照“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法治思想,持续推进依法行政,扎实开展“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
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若干措施》,提高投资和建设审批效率。实施“桩基先行”;推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容缺审查、分阶段审查;开展“分期竣工验收”;持续完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功能;实施水电煤气联合报装一件事服务,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2.规范招投标市场行为。深化落实“互联网+招投标”,实现项目招投标活动零跑动、可追溯。实施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支持企业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参与招投标活动。常态化推进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招投标联合专项检查。
3.做优审批审查中心职责。推动审批审查中心实体化运作,聚焦市、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实行目标清单管理,落实审批改革举措,跨前服务、分类指导。深化双周例会制度,实行双休日不间断审批,推行“云招投标、云审批、云验收”改革成果,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4.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领域承发包行为,严厉查处、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建筑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核查。以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为契机,不断规范农民工用工管理,优化清欠工作程序,全力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5.做好稳增长工作。加快推进重大工程投资额落地和实物工作量形成,实现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建成、快达产”。加大对辖区内建筑企业的跟踪指导和服务保障,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优化联动机制、加强政策供给等方式,激发建筑企业内生动力,持续推进市区两级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助力建筑企业稳增长,做好建筑业产值纳统工作。
四、守牢城市运行安全底线
按照“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加大对工程建设、燃气行业、自建房和地下空间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全力防范和化解城市运行重大风险隐患,确保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1.加大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建筑工地安全、质量监管管理和巡查检查制度。落实街镇《小型限额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规定,制定出台《关于政府投资类房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建设工程质量规范化管理。组织开展各类专项隐患排查整治,积极开展“安全月”“质量月”等活动。运用好建筑工地智慧管理平台模块功能,强化安全质量智慧监管,提升建筑工地智慧管理水平。
2.加强建筑工地日常管理。建立建筑工地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管执联动、形成合力,提升建筑工地参建各方文明施工水平。优化建筑工地、搅拌站扬尘防治方案、联合监管方案,加强工程渣土、扬尘污染等环保整治措施落地见效。
3.加大燃气安全管理。深化巩固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和燃气安全“百日行动”成果,持续开展燃气安全执法检查,加大燃气安全宣传力度。推进高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燃气报警器、既有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灶具连接软管更换和新型智能燃气表具更换等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
4.持续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聚焦经营性自建房C、D级重点隐患,指导属地街镇根据危房整治“一房一方案”,有序推进整治闭环销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同步推进其他自建房的排查整治和开展房屋数据质检核查,健全完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5.做实地下空间(管线)安全管控。加强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形成地下空间安全使用长效机制。运用北虹桥区域地下病害勘测成果,协调推动权属单位落实病害隐患修复整改养护。持续开展地下管线安全排查和整治工作,确保城市地下空间(管线)运行安全有序。
6.稳妥做好其他工作。开展既有建筑玻璃幕墙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隐患。落实建筑工地防汛防台和建筑工地疫情防控措施,督促建筑工地做好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及应急响应等工作。落实“包保制”持续推动房地产风险项目“三保”工作,有效化解矛盾风险推进项目安全有序建设。
上海市嘉定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2023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