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0-00068 发布机构: 区建管委
发文日期: 2020年12月04日 主题分类: 城市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

嘉定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简报 第52期

发布时间:2020-12-04 浏览次数: 【字体:


嘉定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简报

第52期

嘉定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12月05日

 

【重要活动】

嘉定区副区长傅俊来华亭镇开展调研

近日,嘉定区副区长傅俊来到华亭镇,对联一村、联三村及双塘村开展调研,实地调研联一村农民安置房推进情况及联三村、双塘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情况。

调研中,傅俊围绕生态环境、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统筹规划,扎实开展生态建设,深化农村环境品质;二是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构建农村社会文明;三是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各项工作管理良性循环。傅俊强调,要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充分利用各村资源优势、自身特点,切实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勾勒美丽乡村新画卷。

【新闻报道】

100座公交候车亭完成改造!

从2010年开始,嘉定每年都会对100座公交候车亭实施新建和改造,改善市民的公交乘车环境,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的100座公交候车亭改造工作,已在昨天全部完成。

昨天上午,记者在安亭市民广场的玉兰新村公交站看到,白绿相间的新公交候车亭已经安装到位,施工人员正在拆除旧候车亭。

与原本的开放式候车亭相比,新候车亭采用了椭圆形半封闭造型,整体更为明亮,遮挡效果也更好。“有了侧挡,不论是防风还是防雨,效果都更好了。原来的座椅也从不锈钢换成了木头的,冬天不凉夏天不烫。”候车乘客吴先生说道。

嘉定区交通委道路运输科工作人员万军其介绍,目前安装的新候车亭为特色候车亭,总共有4座,分别安装在了安亭西站和安亭市民广场附近,“后续,我们还将在候车亭内安装电子站牌,届时市民候车时可以看到公交车辆实时到站信息。”

嘉定区交通委道路运输科科长王洁表示,接下来,区交通委还将对辖区内的轨交枢纽、商业中心、居住密集区的公交候车亭开展排摸,对人流量大、线路密集的站点逐一梳理,启动相关的改造工作,为市民公交出行提供更多便利。(来源:上海嘉定)

 

【部门动态】

区城管执法局:近日,有居民向城管中队反映,某商户将用于销售经营的摩托车、电瓶车摆在人行道上,该处道路本就狭窄,其跨门经营的行为时常引起道路拥堵。经调查,该店由于面积小,难以放下所有的销售车辆,故打起了人行道的主意,殊不知其行为不仅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通行,也违法了法律法规规定,城管队员依照《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第25条规定,对违法当事人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区市场监管局: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效制止无照经营违法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日,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新成路所组织开展无证无照经营情况摸底排查工作,切实做到辖区内经营户合理合规经营。 此次整治行动主要对辖区内的沿街商铺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全面排摸。在排查过程中,发现新增7家无照经营户,执法人员要求其中符合办照条件的经营户期限办理营业执照。对于不符合办照条件的经营户,新成路所秉持“疏堵结合、源头治理”的工作原则,要求其办理纳管或临时备案。本次整治,共疏导流通备案1户,第三类纳管备案5户。目前,我所共完成小餐饮备案10户,流通备案9户,第三类纳管备案19户。 目前,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新成路所将辖区内无证无照的排查形成常态化工作,全面摸排无证无照经营的种类、数量和行业分布,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区绿化市容局: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11月3日,嘉定区垃分办协同嘉定镇街道社区管理办、城管中队共同前往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和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联合执法检查。此次检查主要涵盖高校内部道路、教学楼、学生宿舍、行政办公楼、餐饮食堂、生活垃圾交付点等各类区域垃圾分类情况,仔细查看垃圾收集容器设置情况以及收集容器内分类投放质量。从检查情况来看,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和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分类收集容器,新改建生活垃圾分类箱房,校园主干道、公共区域、投放点等重点区域垃圾分类宣传氛围较浓厚,有电子屏滚动播放、教学楼内张贴海报等方式。两所高校在学生宿舍等区域都采取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模式,落实物业保洁人员加强投放时间段的监督管理,有效引导师生做好源头分类。此外,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自行制定《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办法》等内部规章制度,对新进学生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并将不遵守垃圾投放规定行为与学生学分挂钩,使学生对此更加重视。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个别公共区域废物箱、垃圾桶存在混投、满溢、标识缺失、收集点周边环境不洁等问题,校方相当重视,进行了即知即改,并表示下阶段将加强校园内部垃圾分类宣传,持续对校内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强日常自查自纠,着力提升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街镇信息】

徐行镇:日前,徐行镇伏虎村村组内的17座新建公厕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早在今年8月初,伏虎村就着手筹备新建公厕的工作。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与村民们商议厕所的选址等问题,并挨家挨户上门征询签字确认。新公厕将于12月投入运行,不仅有独立的隔间,而且每间都安装有蹲便器,兼顾了私密性和舒适性。此外,每座公厕还将落实专人专管,实施常态化精细化保洁。今年以来,徐行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加大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力度,按计划在全镇各村组内新增公厕91座,改造原有公厕58座。

南翔镇:继自行车之后,越来越多人倾向于选择电动自行车作为其日常代步工具,电动自行车较之自行车更省力、快捷。但当越来越多的电动自行车涌入住宅小区及非住宅商业办公项目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安全隐患。南翔镇房管所组织专管员分批前往部分小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各项目物业经理的陪同下进行自查、专项检查,现场提出整改意见与方向,询问物业管理难点并予以指导。

菊园新区:雨污混接改造作为一项关乎市民日常生活的民生工程,将有效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增进居民生活满意度、幸福感。菊园新区于今年7月中旬,陆续启动包括竹园公寓、嘉富小区、嘉邦小区、乾潇坊、泰宸雅苑(一期)、万科悦城等在内的11个旧住宅小区的雨污混接改造工程。本次改造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小区内部雨污混接改造、阳台立管改造、小区道路修补及绿化补种,共涉及菊园新区一万余户居民。为减小因工程改造对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菊园新区管委会作为建设单位,牵头代建方、设计、施工单位与改造小区的居委对接,提前部署,积极研究、征询最佳改造方案,在保证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前提下,确保工程如期完成。工程开工前,在小区进出口及小区内施工区域显眼处张贴宣传告示,并安排居委干部对开挖道路附近楼道居民进行通知,耐心解释,以获取广大居民的支持配合。现场开挖路段采用护栏围挡并加装警示灯。目前,在小区居民配合下,改造工程项目均已进入收尾工作。工程完工后,将改善住宅小区排水系统收集管网现状,有效改善小区内雨污水混排、外溢和道路积水等问题,雨污水管将更加畅通,同时也能改善住宅小区周边河道水质。今后,菊园新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积极推进旧区改造,切实打好旧区改造攻坚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民生工程更得民心。

江桥镇:随着外卖平台的发展,许多消费者爱上了“一键下单坐等吃饭”的点餐方式。江桥镇食安办结合区域实际,稳步推进“食安封签”运用。卫计食安办将印制的公益版封签免费投放至区域内重点餐饮场所,打响“食安封签”推广的第一枪,引导商户积极使用“食安封签”。同时,食安办培育标杆,示范引领。从商圈和商户两方入手,打造示范商户,以点带面,辐射全镇。位于江桥老街的佬肥猫餐厅,周边住宅林立,北靠新世界广场及沃尔玛商圈,店内就餐人流量及外卖数量巨大,佬肥猫从今年2月6日复工起,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按照食安封签管理办法,制定餐厅使用食安标签管理制度,近几个月来无顾客对相关外卖投诉,食安封签的运用很好的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在免费发放的食安封签快用完时,佬肥猫餐厅负责人积极准备相关封签并不断优化改善,保证食安封签持续发挥作用,持续保障外卖在配送途中的安全,让食客能放心在家就餐。接下来卫计食安办将大力宣传佬肥猫的典型案例,持续推进“食安封签”落到实处,保障外卖的安全可靠,确保辖区内食品安全。

嘉定镇街道:11月4日,嘉定镇街道召开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通报了街道第三季度垃圾分类工作各项情况,对第三方测评报告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整改措施,会议还研究讨论了四季度垃圾分类工作重点内容以及两网融合运行方案。会议强调,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加强整改落实,强化部门联动,要提升重点场所分类实效,对问题严重的单位要联合城管执法要加强日常巡检,确保小区无小包垃圾落地。街道办事处主任胡建会在会上进一步指出,垃圾分类工作要巩固机制、落实整改、落实责任、主动出击,对有问题的点位进行实地检查,整改问题;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可结合最近人普工作,对每家每户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减少小区小包垃圾;要求第三方检查细则要高于区级检查细则,争取提高区级成绩,成功创生活垃圾示范街镇。

嘉定工业区:为有效整治占道经营现象,维护良好市容秩序,近期嘉定工业区城运中心部署执法力量在南新路、世盛路、旺泾路等路段,针对流动摊贩乱设摊、占道经营等现象集中开展靶向整治系列行动。11月19日下午,嘉定工业区城运中心牵头城管中队、娄塘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职能部门对宝钱公路-世盛路北侧的流动摊贩进行了联合整治,严禁各类占道经营。整治过程中发现,不少三轮车商贩随意摆摊,造成道路拥堵,周边垃圾散落,卫生条件堪忧。为此,执法人员对随意摆摊经营的流动摊贩进行了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指明占道经营对市容环境的影响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用于无照经营的三轮车和露天帐篷,执法部门依法暂扣其经营物品和经营工具并拍照取证。此次靶向系列行动共整治、劝导流动摊位60余处,暂扣用于无照流动经营的三轮车20余台。此外,针对违法占道行为流动性、反复性的特点,确保整治工作的长效性。下一阶段,工业区城运中心还将持续推进整治,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强化动态巡查监管,后续将联合城管执法队员在早中晚高峰段对辖区内各地区进行巡逻、排查,防止回潮反弹现象的发生。

华亭镇:按照嘉定区2020年公交线路新辟调整计划,为切实解决华亭镇104工业地块产业工人公交直达11号线地铁站,填补华博路、纬三路部分路段的公交空白,嘉定64路B线(工作日)正式通车运行。华亭镇内沿途设站:嘉行公路宝钱公路、华博路华立路、华高路华博路、华高路纬三路、纬三路华业路、新园、高石公路徐星路、杜家宅、高石公路车站。其中除部分共用停靠站外,另新设站华高路华博路、华高路纬三路。线路走向:自皇庆路城北路起,经皇庆路、城北路、胜竹路、嘉行公路、华博路、华高路、纬三路、华业路、高石公路至高石公路车站车站止。回程:自高石公路车站起,循原线经胜竹路、陈家山路、皇庆路至皇庆路城北路止。首末班车时间:皇庆路城北路7:00-16:30,高石公路车站7:45-17:15,票价:实施单一票价2元。民生无小事,此次增设嘉定64路B线,不仅优化了周边公共交通出行线路,还进一步提高了华亭镇城市公共交通的通行能力、服务能力,切实做到便民、惠民。

【经验交流】

探索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上门收运长效管理机制

从2019年开始,新成路街道全面打响垃圾分类的攻坚战,确立了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的目标。垃圾分类源头是关键,为深化源头分类精细化管理,街道在推行居住区垃圾分类的同时,将沿街商铺纳入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当中来。如何做好沿街商铺的垃圾分类工作,将定时上门收运与业态各异、开歇业时间不同的众多商铺有效衔接,并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是工作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 背景和概况

    新成路街道是一个以居住生活型为主的居民集聚区,面积5.1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3条商业街,沿线分布了820家沿街商铺,涉及餐饮、服务、零售、五金、物流等。虽然业态众多,但是从垃圾产生类型来看,可以简化为四种主要业态:餐饮、生鲜水果、超市和其他,分别占比14%、4%、

    3%和79%。这四类业态的垃圾主要有以下特点:

  2. 从垃圾类型来看,餐饮、生鲜水果产生大量湿垃圾,超市既产生干垃圾,也产生湿垃圾,其他店铺以干垃圾为主,几乎没有湿垃圾产生。

  3. 从产生垃圾的时间看,餐饮店一般在中午和晚上用餐高峰期后会集中产生大量湿垃圾,夏季,一些烧烤、小龙虾店会在夜间产生湿垃圾。

  4. 从业态分布来看,餐饮店集中在仓场路沿线,生鲜水果店集中在菜场周边的迎园中路、仓场路等,塔城东路和仓场路分布了数量最多的其他业态。

     

     

  5. 过去沿街商铺垃圾收运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沿街商铺的垃圾投放和收运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存在较多问题。

  6. 路边的垃圾箱经常满溢,周边堆积了大量垃圾,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7. 垃圾未经分类就随意投放,混投现象严重。      

  8. 四分类垃圾桶的颜色和标识不规范。

  9. 餐饮店的湿垃圾桶随意摆放在路边,等待环卫车辆清运。由于投放时间不固定,滞留在桶里的垃圾滋生蚊虫、散发臭味。

    5、由于商铺不注重投放行为和垃圾桶维护,造成市政设施污染,地面污水横流,周边居民和路过的行人对此苦不堪言,投诉量一直居高不下。

    过去,街道在治理沿街商铺垃圾问题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建立门责制度,形成责任区管理自律组织,督促商铺定期清洗和更换垃圾桶等,虽然在当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无法长久保持。

    三、对沿街商铺垃圾收运进行长效常态管理的对策

    (一)“做加法”,启动沿街商铺定时上门分类收集

    1、开展情况排摸,充分掌握垃圾投放需求。详细排摸商铺数量、日均垃圾量、垃圾类型等前期数据,了解垃圾投放需求,总结投放规律。

    2、制定收运方案,合理配置人员车辆资源。在前期对沿街商铺垃圾产生情况的排摸基础上,街道提出了定时上门收运的模式,并针对各条路段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一路段一方案和三条收运线路,在收运频率和收运时间上因地制宜。在收运车辆设置上,对于干湿垃圾产量较高、特别是餐饮单位密集的路段,安排大车和大桶收运,垃圾产量较少的路段则采用电瓶车和小车收运,在确保上门收集执行有效的同时,为商家投放垃圾提供便利。最终确定采用3辆纯电动桶装垃圾运输车和1辆三轮两桶型电瓶车的“3+1”配置组合,并配备专职驾驶员和装卸工共7人,做到专车专人。

  10. 建立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在明确工作方案后,建立了环卫公司《沿街商铺上门收运管理制度》,指导“一路段一方案”、“一车一档”、“一日一报表”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详细列出上门收运工作准则、清运人员作业规范准则、作业车辆管理及保洁准则和考核制度等,规范垃圾收运环节,杜绝混装混运行为。

     5、全面启动实施,确保路段沿线100%收运

    经过前期详细周密的准备,从2019年6月20日起,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上门收运工作正式开始实施。道路沿线商铺门前不再设置垃圾桶,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内,伴随着悠扬的“梁祝”音乐,标有垃圾分类标识的清运车沿着马路边上缓慢行驶。听到音乐声后,商家们将干垃圾、湿垃圾拿到路边,投入车上相应的垃圾桶中。装卸工在收集垃圾的同时,监督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车辆配备了实时监控设备,后台监控中心可实时查看垃圾分类情况,确保做到“不分类,不收运”。每辆车随车携带《沿街商铺上门收运管理制度》和分类收集记录表,确保收运行为有据可循,记录完备。环卫公司每天统计各条线路的记录表,如果发现某条线路垃圾收集的负荷较重,会及时调整优化收运方法。

    (二)“做减法”,实施道路沿线垃圾桶撤桶

    在沿街商铺上门收运全面布局的同时,结合文明城区创建、道路修缮等工作,为道路沿线垃圾桶“做减法”,除公交车站、路口等位置,撤销大部分垃圾桶,防止一些商铺在非投放时间段内投放至垃圾桶,规范商铺的分类投放行为。截至目前,各路段沿线垃圾桶已由原先的355个撤销至140个,有效提高辖区垃圾分类效果。

    (三)广宣传,积极引导垃圾投放行为

    在实施定时上门收运前,为顺利推进沿街商铺垃圾收运工作开展,街道社区管理办、城管、环卫等多个部门联合进行上门宣传,通过逐户发放海报和告知书,挨家挨户签订承诺书等,告知垃圾分类的要求和投放时间,强调“不分类不收运”的原则,实现宣传告知全覆盖。

          在定时上门收运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门前的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顾客也多了起来,商铺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看到垃圾分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商家们的观念得到根本改变,从“要我分类”转变为“我要分类”,店里的老员工会主动指导新员工做好垃圾分类,沿街商铺垃圾分类

    管理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

    (四)重监督,落实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巡查执法

    主动将垃圾分类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范畴,及时发现、处置垃圾满溢、小包垃圾等动态问题。落实垃圾分类执法工作,对沿街商铺收集容器配置、分类投放行为等进行执法检查,并对分类不合格的商铺当场出具处罚整改书,从去年6月以来,对沿街商铺共开展执法检查1224次,教育劝阻94起,责令整改53起,立案查处45起。建立健全街道垃圾分类巡检机制,落实质监检查人员巡查制度,开展对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上门分类收集工作抽检督查,并及时汇总反馈巡查结果,督促落实问题整改。

     (五)资源化,将可回收物纳入两网融合体系

    在精细化收运的基础上,街道管理部门发现,每天收到的泡沫塑料箱和玻璃瓶都很多,主要来自于生鲜店和餐饮店。有些生鲜店售卖冷冻水产,需要加冰放在泡沫塑料箱里,产生了很多废弃箱。饭店里的饮料瓶、酒瓶多为玻璃瓶,每天的消耗量也很大。为此,街道试行对沿街商铺的可回收物

    进行回收,利用已有的可回收点,配备回收专用车辆, 统一车辆标识及配置称重设备,服务人员统一着装并佩戴两网融合从业人员胸卡,最终将这些可回收物纳入两网融合体系。

    四、结语

    在新成路街道,对沿街商铺的垃圾进行上门定时收运已经实施了一年多,街道通过打出一系列的“组合拳”,“一加一减”,宣传动员,严格监督,资源利用,不断探索沿街商铺上门收运长效管理机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法,有效提高了沿街商铺的垃圾分类实效。

202012041058128977.pdf